灾难启示:强调预防胜过医治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上,就可以见到天花的疤痕。印度在公元前六世纪,也有关于天花疾病的记载。中世纪时,天花在世界各国广泛流行,几乎有10%的居民死于天花,五个人中即有一个人脸上有麻点。
特写镜头
天花“死神的帮凶”
公元846年,在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突然暴发了天花,天花病的流行使诺曼人的首领只好下令,将所有的病人和看护病人的人统统杀掉。1519年,当西班牙军队入侵墨西哥时,他们将天花这种致命的疾病带到美洲大陆,而他们自己并没有察觉。天花当时在墨西哥是没有先例的,当地居民也没有机会增强对天花的抵抗力。在以后的三年里,天花传遍了全国各地,致使两三百万墨西哥印第安人死亡。西班牙人在攻打印加帝国时又把天花传入了南美……
16-18世纪,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病的人数为50万,亚洲达80万人。有人估计,18世纪内有1.5亿人死于天花。
顽强抗争
天花接种开创人工免疫学
公元1796年是人类医学史上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年的5月17日,有一位著名的医生成功地进行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学试验——天花接种。这项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困扰人类一千余年、曾夺走无数人生命的病魔,被医学史家们称为“死神的帮凶”的天花,从此被人类制服了。主持这项试验的人就是英国著名医生爱德华·琴纳。
爱德华·琴纳于1749年5月17日出生于英国乡村一个牧师家庭,他从13岁就开始了求医的生涯,经过7年的刻苦学习,20岁就获得了医学学士。随后他回故乡当了一名乡村医生。在18世纪的欧洲,因天花的蔓延所造成的人类的不幸是令人惨不忍睹的。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欧洲先后就曾有五位国王或皇后因天花而丧生,人们因天花难以遏制的传染而惶恐。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作为医生的琴纳,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兴趣迫切希望能够对天花这种疾病的防治作出点努力。就在他感到举步维艰的时候,在一次门诊中的意外发现终于使他迈出了这艰难而又关键的一步。
有一天,一位少女来到琴纳的诊所看病,琴纳根据少女的症状诊断她患的是天花。但是少女稍停片刻之后解释说:“我这不是天花。我在奶牛场挤牛奶时,手指上的皮肤不慎被装牛奶的铁桶碰破了,当时没在意。后来,碰破的手指又接触到奶牛常患的痘疮上,第三天,我手上就生出了几颗小痘疮。这不是天花,几十年来,在我们奶牛场所有挤奶的姑娘中,没有一个患天花的,只是差不多都患过这种小痘疮。”听了少女的话,琴纳仿佛意识到了什么,然而又有点半信半疑。一个星期后,少女再也没来过,琴纳带着疑问来到奶牛场,只见那位少女正和她的同伴们谈笑风生,手上痘疮全好了。这次门诊的意外收获终于点燃了他灵感的火花——挤牛奶的姑娘为什么能幸免于天花之难?是不是因为她们染上了牛痘呢?牛痘与天花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呢?一连串的问号,无休止的思索,琴纳发誓就从对牛痘的研究开始。
在此后近20年的时间中,琴纳一边行医一边经常到奶牛场,仔细观察奶牛生痘疮,牛痘怎样感染到人的身上,人感染了牛痘后又有哪些症状。在经过细心的观察之后,他做了详细的记载,接着就开始了在动物身上接种牛痘,然后再接种天花的试验。动物身上的试验成功了——凡是接种了牛痘的动物就能抵御天花的感染。琴纳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试验成功,他进而又想到:能不能给人接种牛痘呢?如果人也能接种牛痘,那么,人类就可找到预防天花的“秘方”了。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的亲友时,他的亲友大多数都奉劝他不要去冒这个风险,还是安心行医可靠。然而,琴纳是一个为了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人,他决心要去冒这个风险。
1796年5月17日,琴纳选择了自己47岁生日的这一天作为给人类接种牛痘的试验日,被试验的对象是一位活泼聪明的8岁男孩。试验开始了,实验室里气氛格外紧张,当琴纳将小男孩手臂上的皮肤划开,然后将一位挤奶姑娘痘里的淡黄色浓浆涂抹在男孩的伤口上时,在场的人们都深深地为琴纳捏了一把汗。然而,琴纳却从容镇定,他相信自己的试验会得到满意的结果。随后几天,琴纳对接种的男孩进行周密的观察,一个星期后,事实终于证明:人接种牛痘的试验成功了。但是,接种了牛痘的人是否就肯定不患天花呢?一个更为严峻的考验摆在琴纳的面前。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给接种了牛痘的男孩再接种天花的试验又开始了。人们为琴纳的大胆而悬着一颗心,琴纳也度日如年,急切地期待着试验的结果。半个月过去了,被接种天花的那个小男孩安然无恙。事实终于向世界宣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试验成功了,被称为“死神的帮凶”的天花从此被人类征服了。
人类收获
建立现代化的公共卫生系统
病毒一次又一次地袭击人类,人类总是顽强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直到18世纪末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发现了“牛痘”技术对于天花的防御,开创了人工免疫学,人类社会才慢慢研究出一套对付它的办法,强调预防胜过医治,强调建立现代化的公共卫生系统。
医学史表明,在工业化早期,对于传染病的防御方法基本上来自技术先进国家。那时候在欧洲等地,城市密集,人口密度非常大而又没有公共卫生系统,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染病,扩散得非常快。17~18世纪,伦敦、爱尔兰等地都发生过严重的瘟疫,然后他们政府花大力气逐步发展公共卫生系统。“预防胜过医治”就是从天花疫苗开始的,当时变成了欧洲很多国家的一种政策。这种政策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扩张贡献极大,是欧洲实力增长的中心要素之一。拿破仑军队最早推广天花疫苗预防,这在它的长期征战中太关键了。
美国是什么时候有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系统发展的呢?是1918年那次大流感。那次大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死亡人数要多得多,所以美国国会就拨款100万美元——当时这可是一笔大钱啊——强化公共卫生部门,以便雇用比较好的医生,改进资料的收集和处理,建立公共的医疗点等等。可以说,建立现代化的公共卫生系统,逐步改变人们落后的不良卫生习惯是预防病毒流行的最好办法。
佐证历史
天花大战《生死平衡》
王晋康,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预言派“掌门人”,其长篇代表作《生死平衡》。
1977年,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病,世界卫生组织某官员来到索马里北部的一个村子,走访世界上最后一个天花病人。不料却得知,有三个不明身份的阿拉伯人取走了病人的病毒样本。
2031年,中东地区局势骤然紧张。L国向石油大国C国发动了代号“新月行动”的细菌战。他们将几十年前秘密取得的天花病毒培养成毒性更大的变异体,并将其寄宿在野鸭体内,通过人工植入电极的方式使野鸭飞向C国,为掩人耳目,他们又借陨冰袭击C国的机会,制造了天花病毒来自外太空的烟幕。C国居民成批发病。世界各国纷纷组织医生援助C国,但他们只能用西医的疫苗法对付病毒,而L国则不断秘密投放新的病原体,使医生们的努力归于无效。
一位名叫皇甫林的中国年轻医生来到C国旅游。几十年前,皇甫林的祖父皇甫右山创立了平衡医学学派。他认为,西方医学绕过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直接与各种病原体作战,虽然可以暂时治愈一些病症,但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却不断下降,各种病原体反而会不停变异,产生抗药性,使抗菌素药效大降,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治疗体系。皇甫右山用几十味中药配制成“人体潜能激活剂”。此药不能直接杀灭病菌,但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潜力,帮助人体战胜各种疾病。皇甫林用大批中药配制成人体潜能激活剂,挽救了大批C国人。
《生死平衡》讨论了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它分析了中西医基本理论的差异,对一味用外力治病的西方医学提出质疑。《生死平衡》中还有大量阿拉伯民俗的描写,大大开阔了读者的眼界。需要说明的是,阅读这部作品要求读者有一定的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基础,否则,很容易将“平衡医学学说”与眼下风行的一些“伪气功”理论混为一谈。其实两者虽表面相似,骨子里仍如南辕北辙。
《生死平衡》的人物刻画非常成功。主人公皇甫林一反科幻小说中童话英雄的模式。他其貌不扬,狂放不羁且花天酒地。但在大祸降临之际,仍然充分展示了医生的职业道德。此外如萨拉米的疯狂阴险。皇甫右山的愤世嫉俗,埃米娜自私高傲等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在一向重事理叙述,轻人物刻画的科幻小说中独树一帜。
信报记者迟国维
把卫生管理升到法制高度
天花曾经危害人类几千年,20年前这个恶魔终于彻底绝迹,到目前为止,它是人类惟一消灭的传染病。今天,天花疫苗已不再生产,经世界卫生组织授权,天花病毒毒株保存在两地: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维克托实验室国家病毒与生物技术中心。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微生物学教授陈国强说,天花的疫苗很便宜,加上政府补贴,全球所有贫穷地区的人民都用得起,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今天,抗击非典的研究已经在全世界的研究机构展开,我们对控制非典病毒应该有足够的信心。但从长远利益来看,人们的行为卫生习惯却永远不应懈怠。
人口流动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但这个过程往往带来城市犯罪和疾病的大量发生。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夏金銮教授说,天花的大规模扩散伴随着人类大规模的聚集:侵略战争造成传播、工业化发展带来人口密集,恶劣的生活环境也是根源之一。目前,国内城市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的不确定性和大量聚居都给城市管理带来困难。我认为,现代化城市卫生管理必须制定严格有效的措施,甚至应上升到法制的高度,仅靠自觉的社会公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新加坡之所以成为花园城市,其严格的惩罚措施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