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失助是指一种学会的无能为力的状态,这种现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动物做实验时发现的。当动物遭到不可预料又无法控制的电击时,最终会停止任何逃避电击的努力,只是趴在地板上哀鸣、害怕、退缩,被动地承受电击,陷于一种失助状态之中。
随后,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得出了人也会产生习得性失助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失助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从生到死,人们经历着种种艰难险阻,会遭遇到不同的失败与挫折:儿时游戏中父母的强制与干涉,升学失败、失恋的打击、工作失误、不良人际关系等都会使人产生失助感,从而悲观失望,灰心丧气,丧失自我价值。
习得性失助是人的心理障碍、身心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对它的认识为身心疾病的调适与防治提供了新的模式:训练人们对失败与挫折的正确归因,从心理上克服这种认知障碍。这就需要学会悦纳自我,不过分自责,不把失败看得太重。积极思考,积极行动,走出自我体验的小圈子。打破失助、抑郁套在自己感情上的枷锁,多进行交往,迫使自己多去公共场所,走到人群中去,在这种新的愉快的氛围中,驱除自己的消极情绪。放松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说话方式,可以昂首阔步,话音洪亮,洒洒脱脱。这样就会体验到一种愉快感,慢慢地也就提高了应付一切困难的自信心,从而走向新的自我,以新的、积极的心态来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