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网络、新新电影

更新时间:2024-12-30 08:54:23

桑丹斯电影节在国际影坛颇负盛誉,它被视为欣赏美国独立制片人最新力作的绝佳窗口,尤其是该电影节所设立的“国际影院”大奖现在象征着当今世界独具创意的电影制片人的最高荣誉。每年,桑丹斯电影学院评奖委员会将通过层层筛选,从3000余部候选作品中挑出100多部长篇电影和60部短片,以供电影节期间展播。

本年度桑丹斯电影节(2001年1月18~28日)从地处偏僻的卫星小镇迁至犹他州帕克市内占地1万平方英尺的新会场。原展览中心更名为“桑丹斯数字中心”,并成立专门委员会,用以研究电影制作、发行和欣赏等方面的“数字化变革”。组织者希望借此能够提升电影节人气,进一步扩大影响。此外,他们还将索尼音响、数字投影仪、宽银幕彩显、AT&T宽带和网络演播设备等制片技术的最新成果摆放在汇展的中心位置。上述情况表明,随着数字电影的登堂入室,新技术日益受到大众喜爱,并已成为号称“全美之最”的桑丹斯电影节关注的焦点。

在电影节首映式上,放映了一部由亨利·巴里尔制作的影片《某人》。该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因其在片中大量运用数字技术、表现手法独特,加之剧组人员精干、拍摄时间短、费用低廉,一举突破了历来大手大脚的好莱坞制片模式,受到影评人士和观众的赞誉。桑丹斯电影节期间,数字电影俨然成了整个帕克市会场的新宠。好莱坞影界大腕们惊奇地发现,数字化电影制作已不再是手中提着数字摄像机的“发烧友”们的雕虫小技,一场席卷全球的银幕革命正扑面而来。

ResFest数字电影节

数字电影的发展已远远不止具有几日之功。早在1997年,美国ResFest媒体公司就在旧金山承办了首届ResFest数字电影节。自此,这个专门的数字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而且规模逐渐壮大,影响力日益增强,并相继推出斯派克·琼斯、克利·坎宁安等如今已是炙手可热的大腕级导演。正是由于ResFest公司的长期努力,才使得那些喜爱先锋派数字电影的影迷们告别了狭小的电脑屏幕,步入视听效果极佳的电影厅内,观看其酷无比的网络短片。

对此,ResFest公司创始人兼《数字电影制作》杂志主编乔纳森·威尔斯深有体会:“广泛分布的互联网并不能轻易改变人们在电影院里观片的传统习惯。宽大的屏幕、人头攒动、其乐融融……公众需要的就是某种真实感受,而当你独自面对电视或计算机屏幕时,这些感觉却已荡然无存。”

2000年度的数字电影节在旧金山拉开序幕。它得到了美国Adobe公司的赞助,并于当年9月14~17日移师西雅图,播映了多部由最新数字工具制作而成的实验性影片,在这些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均使用了Adobe公司的After Effects、Premiere和Pho-toshop等软件产品。Adobe公司鼎力襄助ResFest电影节表明,该公司决心在数字电影制片领域不断改革创新。主管产品销售的高级副总经理布赖恩·莱金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显得踌躇满志:“Adobe品牌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性能优越的媒体产品,从而占领电影、录像、多媒体以及网络的动画制作、视觉效果和专业数字录像编辑等广阔的市场。”

“流影院”电影节

与数字电影伴生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的网络电影。虽然网络电影多为业余爱好者和网迷用个人数码摄像机即兴拍摄随意发布的小段子,但有着其自身无可比拟的技术特性和发展空间。网络电影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势头迅猛。2000年4月27日~5月7日,在美国费城国际电影节期间,隆重登场的首届“流影院”电影节就是一个证明。该电影节展出的影片均只能通过互联网播映;选播的20部胶片电影、录像和动画短片中,大量使用了Flash和其他多媒体工具;为了尽可能吸引观众,规定每部短片的长度不得超过10分钟。

与以往那些操作烦琐的交互式光盘驱动游戏有所不同,网络电影极大地增强了观众们的参与意识。例如,在由迈克尔·欧瑞利执导的短片《费城市政厅》 中,仅提供了一条叙事线索,而由观众自行剪辑现成的音响和视频数据,故能任意改变剧情,也使观众过了一把“导演瘾”。

新生代导演们更是倍感振奋,他们争相欲在全新的网络领域一显身手。“网络媒体给电影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也使制片人摆脱了传统叙事手法的束缚,”某位委内瑞拉导演在一则电子邮件中写道,“从目前状况来看,网络制片才刚刚起步,但是如何改变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已成为数字电影能否超越传统电影的关键。”

电影节工作人员甚至还搬走了电脑显示器,首次将网络电影“请”入一家普通电影院。尽管在影院现场观片与独自面对电脑屏幕时的感觉大相径庭,但组织者芭利女士仍然认为,这一举措非常必要,“毫无疑问,这些影片若在小屏幕上观看,则效果最佳”。

当然,绝大多数电影人依然恋栈好莱坞“梦工场”的无限风光,还不至于即刻改弦更张,但也不乏立志在网络短片制作方面施展才华的后起之秀。其中,特雷·帕克和马特·斯通更是一鸣惊人:他俩拍摄的暑期短片《圣诞精灵》(该片描写了落基山小镇的4名三年级学生、耶稣和圣诞老人之间,为了争夺对圣诞节的控制权而展开殊死搏斗)不仅大获好评,而且票房收入可观,还被一家有意重拍的电视台以高价买断,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网络大国美国领先世界早早迎来它的数字化电影时代,专业非专业人士纷纷涉足,大展身手,竞相实现他们新的成功之梦。下面是其中的两个例子。

《405:惊魂时速》——网络短片登台满堂彩

想当初,正值美国影片《生死时速》爆棚之时,却在各地观众中闹出这样的笑话:一辆极其普通的公共汽车怎么可能达到时速55英里?更何况,拍摄现场的那条高速公路时常发生交通阻塞。

对此,好莱坞特技专家布鲁斯·布莱尼和老搭档杰里米·亨特颇不以为然:在由他俩制作的网络新片《405:惊魂时速》(以下简称为《405》)中,1架DC-10型客机居然降落在洛杉矶最为繁忙的405号高速公路上。该片全长仅3分钟,除了使用1台数字式摄像机和1套双处理机电脑系统之外,拍摄费用几乎为零。然而,影片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却令人始料不及。最近,由于其个人网页的点击率陡然激增,以致不堪重负,他们遂与专门播映网络影片的iFilm电影网站签订了主机服务协议,一跃而成好莱坞影圈内的热点人物。

该片的主角则由亨特出演。片中,他驱车行驶在空荡荡的405号公路上,蓦地发现车后竟有1架美航公司DC-10型客机正徐徐降落。情急之下,他试图加速驶离险区,不料,飞机却尾随而至。只见,客机的前起落架轰然脱落,机身前端恰好兜头压住了亨特的吉普车,两个车轮也先后爆裂。刹那间,吉普车和飞机缠作了一团,在巨大惯性的作用下,风驰电掣般滑向路旁,眼看就要撞上另一辆过路车。亨特奋力猛踩刹车,一边拼命地拉转方向盘,终于避免了一场灾难。影片临结尾时,惊魂甫定的小车女司机鸣响了车笛,她以洛杉矶人惯用的方式,向倚靠在路边的亨特及那辆散架的吉普车表达由衷的谢意。

成名以前,布莱尼和亨特一直在“数字女神”工作室为《星际旅行》等大片制作视觉效果,但是他俩始终不甘于此,决心一圆导演梦。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历经3个月的苦战,最终完成了这部全数字影片,并于2000年6月上网首映。仅一周时间,便有25万人次下载观看了该片,尤其在与iFilm公司签约之后,《405》更是创下了100万次下载的空前纪录。

据iFilm公司程序设计部主任称,《405》堪称个人制作网络电影的开山之作。它使互联网变得更加完美,并且满足了影迷们的迫切要求,令他们欣赏到一些精彩刺激、幽默风趣的电影短片;同时,先进的软件工具、成熟的工艺技术,极大地挖掘出电影人的创作潜能,也使网络制片的成本大为降低。例如,拍摄《405》所用的编辑程序包中不乏NewTek公司的“光波三维”、Eyeon公司的“数字合成”以及Adobe公司的PhotoShop和Premier等软件工具,而吉普车和飞机等道具均为数字处理而成,片中仅有车内镜头和人物造型为实拍,连高速公路也由电脑动画制作。

目前,布莱尼和亨特已辞去原有的工作,转而专职从事电影制作。他俩的最终目标是全方位涉足电影行业,尝试创作、编写、导演和制作各类商业片、文艺片或音乐片。不过,布莱尼坦承,《405》热播之后的巨大反响确实出乎意料,庆幸之余,也使他们深感震动。

《链式摄像机》——小鬼当家“接力”创佳作

《链式摄像机》(以下简称为《链》)是一部反映美国洛杉矶市中学生活的纪实影片,该片的主题和创作人员均为中学生。

在这部影片中,来自约翰·马歇尔中学的16名高中生几乎无所不谈:他们探讨了种族偏见、艾滋病、性生活、酗酒、足球和流行乐队等各类社会问题,毫不掩饰地支持古巴革命,甚至恶作剧式地在镜头前初试云雨,还对墨西哥移民如潮水般涌入洛城而大放厥词。

《链》片由柯比·迪克提供策划,并于今年桑丹斯电影节期间,首映即引起轰动。此君以前也曾凭着影片《狂魔浮生记》名躁一时,而在《链》片拍摄过程中,他先是将Hi-8型摄像机分发给10名中学生,任其随意拍摄。大约一周后,这些学生再以“接力”方式将手中的摄像机传递给下一批同学,该影片也因此得名。待到一学年结束时,迪克手头已有了长达700小时的摄像长度,可供其剪辑而成90分钟的影片,也令世人得以一睹美国中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面目。另有16名高中生也参与了影片剪辑,不妨挑出其中三人,略作介绍:耶西(男),出生于单亲家庭,其母嗜酒,政见偏激;香农(女),声称“性爱至上”,主张“性自由”;费尔南多(男),拉美人后裔,同性恋者。

“这些孩子正经历着微妙而敏感的青春期,”迪克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满怀心事,却苦于无处倾诉。对于同龄人的类似烦恼,他们也经常有所目睹,但总不如自我表现一番,更能让人释怀。”

迪克力图摆脱传统纪录片常有的“流水账”式叙事手法。他分给孩子们轻巧便携的摄像机,也没有硬性指定内容,只是每人剪辑片段的时间长度仅为5分钟。最后,影片的合成效果令迪克喜出望外:这些孩子个个都是摆弄摄像机的高手,镜头里无不洋溢着青春活力和探索精神。有些画面看似空洞无物,然而,在迪克的眼里,童稚粗糙的自然美远胜于那些专业作品中随处可见的矫情之态。

《链》片中,不时出现放荡不羁的叛逆小子,满口胡言令人捧腹;偶尔还有校队选手因考试不及格而黯然离队的伤心一刻。影片以16名中学生为原型,而他们也正是该片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并以日记形式亲身演绎出一段段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

挪威行动:迎接全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如今,有关数字化的神奇传说似乎正席卷全球。据最近一期的《荧屏文摘》报道,挪威政府文化部所属的“未来影院”委员会提议设立一笔启动基金,用以改善和提高现有电影院的数字化功能。

在于上月提交的报告书中,该委员会还计划对挪威公民租借录像带和购买电影票增收1%消费税。预计,这笔税收总额高达120万美元,并将转入启动基金,然后以无息贷款形式发放给各大电影院。

这些贷款将用于更新影院设备,以便接受卫星信号和播放数字电影。而此举背后更为深远的动机则在于,推动挪威国内某些边远地区的影院建设,发挥其传播文化的独特功能。

在备受瞩目的“流影院”电影节上,展播了20部由交互式线性程序制作而成的网络电影短片。这些影片由法国、意大利、印度、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和美国等八国制作出品,简要介绍如下:

* 《欲堕》 (制片:戴维·琼斯,澳大利亚)

这是一部主题深刻的数字化黑白动画片,探索如何在危情四伏的境遇下寻求平衡。片中简洁、洗练的叙事手法,使人不禁回想起早期的无声电影。

* 《闲人迈克》 (制片:麦尔·伯恩斯坦,法国)

片中主角名叫迈克,他时常满腹心事地徘徊于曼哈顿街头。该部短剧由同名影片改编后在网络上播映。

* 《电梯人生》(制片:季洛姆·约霍,法国)

该片表现了一个由拥挤不堪的电梯及楼层住户所构成的三维空间,其中,机械装置均被赋予了七情六欲。

* 《费城市政厅》(制片:迈克尔·欧瑞利,美国)

片中仅提供了一条故事线索,由观众自行剪辑音响和视频数据,可任意改变剧情。该片将文本、音乐和影像数据熔入一炉,堪称“集多媒体之大成”。

* 《似是而非》 (制片:约翰·瑟本泰利,美国)

该部黑白短片在载歌载舞之中,试图以庄谐并用的手法探索人生的种种矛盾。

* 《蒙城雾凇》 (制片:詹尼特·朗伯,加拿大)

这是一部实验性质的数码录像片,极易唤起人们对于上世纪初兴起的旧式胶片电影的回忆及思索。

* 《俳句》 (制片:理查德·赖哈特,美国)

该片运用最新数字技术,再现出17世纪日本俳句所渲染的典雅意境。

* 《化学作用》 (制片:塔拉·维那鲁索,美国)

该片于1998年出品,片中运用先进的联机技术,叙述了一个动人故事,当属网络播映的先锋之作。

* 《一触即发》 (制片:古尔·拉玛尼,印度)

这部动画片的画面制作精美、富有层次感,人物造型别致生动,酷似流行于印尼的木偶皮影剧。

* 《狂野之美》 (制片:乔治·阿奎拉,美国)

该片取材于美国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名作,并将数字技术与诗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片头则在屏幕漆黑的底色调上刻意透出斑驳的光亮,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 《涂鸦大作》 (制片:费城影业大联盟,美国)

“粗糙”并不等同于肤浅。片中一连串的图形设计均为手工蚀刻而成,如实反映出多媒体技术的精密复杂。

* 《泡沫》 (制片:马克和安东尼·玛尼蒂,意大利)

该片是一部网络情节剧,由意大利、加拿大和美国三方联合摄制。

* 《菲力普斯·汉德》 (制片:戴维·布鲁门斯坦,澳大利亚)

该片由Quick Time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全长不足3分钟的片中充斥着有关机器人、电脑和网络空间的性爱题材。

* 《灰墨曼舞》 (制片:Tolu Akanni公司,英国)

这是一部具有抽象派风格的动画片,片中不乏精彩的舞蹈场面。该片的动画制作和设计均由Tolu Akani公司完成,音乐取自莫扎特的《英格兰乡村舞曲》。

* 《课堂飞鸿》 (制片:玛亚·茱利,美国)

这部网络影片以独到的手法,运用视频、声频和文本段,记录下某中学两女生之间的通信联系。剧中情节正是通过她俩在上课时写给对方的信件而逐渐展开。

* 《落水者》 (制片:艾里克·塔特莱,法国)

这是一部限定了故事结局的幽默动画片,并要求观众从20多个不同的脚本中挑选片头情节,即:“两人乘船而行,不慎落水。究竟是何故?”

* 《幻影异形》 (制片:卡洛斯·戈麦德莱纳,委内瑞拉)

在观看该片时,任由观众自行选择影片视图的播放顺序,而由于观众随意参与,大量视觉信息的生成引起的视觉混乱也正是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的重要部分。

* 《百变神秘园》 (制片:詹斯·施密特,意大利)

该片借助于人机交互技术,成功地渲染了一种诡异气息。观者可从多个层面上充分领略到片名所带来的神秘感。

* 《笨小孩》 (制片:格雷格·斯皮雷德理,美国)该片主角的绰号叫“呼啦”,他是一个快乐的笨小孩。在每日上学的路上,他须途经“乐土”游乐园,经历无数次冒险事件(由人机交互设置障碍)。

* 《班卓》 (制片:塞巴斯蒂安·科奇曼,法国)

该片取材于一项在法国极为流行的“狂欢节”游戏。班卓是片中主角,他须按照事先设定的线索方能到达下一个故事层面。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p.zidianfy.com/kepu_932/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