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鱼养殖技术

更新时间:2024-12-26 10:54:10

梭鱼因体型如梭而得名。它的眼睛呈红色,所以又被称为红眼鱼,赤眼梭。梭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在我国沿海,南起海南,北至旅顺、丹东均有分布,但是梭鱼主要栖息在海口河川咸淡水交汇处,是黄渤海常见经济食用鱼类。

梭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二,具有很好的滋补身体的效用。

除了营养价值高外,梭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肉多刺少,它全身只有一根脊柱骨作为支撑,所以渔民有形象地叫它肉棍子。这种鱼非常适合那些既爱吃鱼,但是又怕被鱼刺卡住的人食用。

由于梭鱼的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和肉味鲜美等特点,因此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

对于养殖户来说要想养好梭鱼,就先要了解它的一些生活习性。

一、生活习性

梭鱼属近岸半徊游性鱼类,无长距离徊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梭鱼一般生长在近海,每年定期结成大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天寒时则游至较深海区越冬。

梭鱼是一种广盐性鱼类,从35‰的高盐度海水到5‰的淡咸水的浅海、河口、盐水沟、内陆咸水湖、淡水湖泊、大小池塘梭鱼都能生活。但梭鱼对盐度需要在逐渐变化的情况下才能适应,如果在短时间内温度骤然升降,就会造成死亡。

除了广盐性外,梭鱼还具有广温性,从0-35℃范围的水温都能生存,18一28℃是最适合它生长的水温。对水温变化的适应也和对盐度的变化一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能骤变。

梭鱼最适生长PH值范围在7.6一8.5之间,可生存的PH值范围也较宽,在7.6一9.3之间。

梭鱼耗氧量随个体增大而增大。当水中溶解氧含量为5一8毫克/升时,对它的生长最有利。

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梭鱼常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梭鱼除了刮食沉积的硅藻和有机碎屑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摄食如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和人工配合饵料。

梭鱼的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它的繁殖季节在不同的地区还有所差异,渤海湾地区在4月底到6月初是梭鱼的产卵季节,而浙江一带及以南地区,它的产卵期会提前到4月初至5月初。

二、人工繁殖

梭鱼从4月底-6月中旬都可进行催产,但是一般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进行。培育供催产用的优质亲鱼,是梭人工繁殖的关键。

2.亲鱼的来源

目前用于人工繁殖的亲鱼有三个来源:一是在秋季或早春从海上采捕自然生长的亲鱼,再经过短期强化培育,促使它的性腺成熟,在山东、辽宁等地多采用这种方法;第二是选自盐度5‰以上的半咸水中人工养殖的个体,经1年的专池强化培育出的成熟亲鱼,天津和河北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梭鱼的繁殖;三是在秋未或春初,选自淡水或盐度在0.5一5.0‰之间的半咸水中养殖的梭鱼,在越冬前或越冬后,使池水盐度逐步过渡到13一18‰,促使它发育成熟,江苏及以南地区多采用这种方法。

5.产前盐水过渡

梭鱼虽为广盐性鱼类,但性腺的正常发育是需要一定盐度环境的。一般来说,梭鱼在盐度3‰以上的咸淡水中,性腺才能正常发育、成熟率高,盐度低于3‰时个别亲鱼性腺也能成熟,但成熟率低。在节目的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梭亲鱼的来源有从海洋中采捕的和从淡水中选留的,对于从淡水中选留的亲鱼在产前1个月需要先进行盐水过度。盐水过度就是把海水灌入亲鱼培育池,使池水盐度逐步提高到15‰左右,促使亲鱼性腺成熟的过程。产前盐水过度需要在半个月内逐步完成。

进行人工繁殖前2-3天,要将亲鱼放入催产池中暂养。

1. 雌雄鉴别

催产时要掌握好雌雄比例搭配,因此需要正确的鉴别亲鱼的雌雄。性成熟的亲鱼,雌雄较易识别。雌鱼头部两颊宽大,呈三角形,体长与体高之比较雄鱼小,腹部膨大较圆,有一定弧度,生殖孔外翻,稍大,呈桃子形的红色乳突,一般个体较大。雄鱼头部两颊呈椭圆形,体长与体高之比较雌鱼大,腹部轮廓细长,近于平直,泄殖孔较小,呈圆柱形的白色乳突,个体较小。

3.精卵鉴别

催产前要进行精卵鉴别,对于成熟度不够的才需要进行催卵。从雄鱼的泄殖孔处用手挤出少许精液,把精液放入水中,如果精液入水就散开,说明精子已经成熟,这种雄鱼就不必注射催产激素了。如果挤出精液似牙膏状,遇水不散的,说明精子还不成熟,需注射催产药物促使它成熟。

用探卵器从雌鱼泄殖孔取卵粒镜检观察,成熟卵的特征是卵球饱满透明,卵粒大小均匀,光泽圆润,富有弹性,卵粒中央有一个大油球。如果挤出的卵没有上面说的这些特征就需注射催产药物了。

4.亲鱼催产

催产药物可用复方绒促性素,注射剂量为每千克鱼体重15毫克-20毫克。雄鱼一次注射,雌鱼分2次注射,间隔24小时,第一次注射药量的1/3,第二次注射余量。

亲鱼注射催产药物后,雌、雄鱼分池暂养,这样在雌鱼第二次时,可不惊动雄鱼,操作方便。

第二次注射后,在22℃的池水中,一般经过24-45小时精卵就能成熟。

先将雌亲鱼捞出,将成熟的卵于挤在容器中,并立即取雄鱼精巢,将精液挤入盆中,到入少量清洁的海水,用手轻轻搅拌,使精液均匀分布。然后将精液倒入盛卵的容器中,再加入少量澄清的海水,稍搅拌均匀后移入孵化池中孵化。

5.受精卵的孵化

孵化池

孵化池一般为水泥池,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池深1.5-1.8米。在池内还应有加温设施,进、排水系统和增氧设施。在使用前,必须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泼洒池壁和池底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还要用清水冲净就能加入清洁海水了。

孵化用水

由于鱼卵无自由活动和抵抗敌害的能力,因此在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应尽量防止小鱼、小虾、大型水蚤等敌害生物进入孵化池中。这就要求孵化用水必须严格的过滤,并经过紫外线灭菌处理,杀灭细菌等病原生物后才能使用。在海水在入池前还需要在注水口处绑扎80目纱绢进行过滤。孵化用水要求盐度7‰以上,最好达到15‰。 pH要在7.8-8.5之间。

孵化

将受精卵用纱布过滤倒入池中。每升池水放入3000粒左右的受精卵比较合适。梭鱼受精卵采用充气方式孵化,充气既能使水翻滚,又能保持水中溶氧在5米克/l以上。梭鱼受精卵在12-24 ℃水温均能孵化,但适宜孵化的水温范围是18-22℃。水温越高,孵化时间就越短。水温越低,孵化时间就越长。梭鱼在18-22℃孵化大约需48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首先要抽选受精卵,在显微镜下检查它的变化是否正常。受精卵入水后,卵膜吸水膨胀,逐渐从卵表面升起。这时,我们看到的受精卵应该是一个晶莹透亮的圆球,从外周向中心,可以清楚地依次分出卵膜和卵的界线。28小时后卵在水中自然漂浮时,油球处于上部,胚盘处于下部,从胚盘发育起来的胚体,倒悬在卵的下方。受精后42-43小时,心脏开始搏动,不久,尾部首先伸出膜外,接着几番抖动,整个胚体就会蜕膜而出,到这时受精卵就完成了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进入了仔鱼生活期。

水质调节

在孵化期间每4-6小时应排掉十分之一的池水,并加注等量等温的新水,以防水质恶化。

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换水后还要加投青霉素或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青霉素的用量为每升池水19000个国际单位,链霉素的用量为每升池水10毫克。

刚孵出的仔鱼全长2.5毫米左右,呈漂浮性,身体倒悬、倾斜或腹部朝水面,身体透明,有完全的鳍褶,口和肛门都还没有开启。此时的幼体主要依靠卵黄囊中的卵黄和油球中的脂类作为营养。孵出后4-5天,口就会慢慢张开,鱼苗平游,开始摄食。

6.鱼苗培育

从鱼苗开口平游起就进入了鱼苗培育阶段。鱼苗的培育方式可在孵化池中进行。孵化池育苗是一种高密度现代化育苗方式。每平方米经25-30天培育,可育成全长2.5厘米的鱼苗1万尾左右,成活率可达到40-50% 。

投饵

鱼苗对营养要求较高,投喂的饵料包括轮虫、卤虫和粒径由小到大的配合饲料。开始培育时投喂轮虫或卤虫。在使用前将轮虫或卤虫倒入300目的绢网袋中。用清水冲洗,清洗出轮虫中的杂质。将清洗好的轮虫倒入盛有水的桶内,调整好比例就可以饲喂了。一般轮虫和水的比例为1:6。每日早晚各投喂1次。每次每池投喂500-600克。随着育苗的长大,开口摄食10天后,除饲喂轮虫外,还要投喂粒径为100微米鱼用配合饲料,每次喂量为300千克,随后逐渐增加配合饲料的喂量,这样到开15天时就可过渡到全部使用配合饲料了,此时的配合饲料的每次喂量为800-1000克。

水质调节

幼苗管理的另一项工作就是检查水质和及时换水。在幼苗期每天要对池水进行两遍检查,池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应保持和孵化时相近的水平。水中溶氧应保持在6-8毫克/升之间,氨氮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亚硝基氮控制在0.02毫克/升以下、硫化物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如发现水质过差时可用水质净化剂兑水泼洒,以改善育苗池中的水质状况。除此之外要每天进行一次换水,每次的换水量应为池水总量的30%。另外要坚持每4-6小时巡池一次,除要对水质、温度进行检查外,还要观察鱼苗的生长情况并及时作好记录。

经过25-30天的培育,鱼苗全长可达到2.5厘米以上,此时的梭鱼已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既可在咸淡水或海水中生活,也可在淡水中生活。这时鱼苗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活动空间。如仍留在原池中饲养,密度过高,将影响鱼体生长。所以要将鱼苗转入池塘中饲养,如果转入淡水池塘饲养,在出池前3-5天要对育苗进行淡化处理,利用注换水将育苗池中的池水逐步更换成淡水。

五、鱼种培育

这时的鱼苗如直接放养到大水体中养成食用鱼,还会因此时鱼苗体小,逃避敌害侵袭和取食能力较差,易造成大量损失。因此,一般需要经过鱼种饲养阶段,也就是将鱼苗从育苗池中捞出,转放到室外土池中继续饲养,到当年入冬天前,当养成10厘米左右时,然后再放入池塘中养成上市规格。让我们先来看一看鱼种培育池应该是什么样的。

1.池塘条件

梭鱼苗种培育池的面积一般在3-5亩之间,水深1-1.5米,底质为泥砂土结构,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塘要求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能方便进行池塘水体交换。养殖用水要求无污染,水质清澈,pH值在7.2-8.5之间,溶氧应在4毫克/升以上。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放苗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或6月上中旬进行。放养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根据进苗时间提前20天进行鱼种池的清塘消毒,每亩(667平方米/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全池均匀泼洒,杀灭池塘内的敌害生物和病菌。隔7天后排掉池水,然后进水40-50厘米,进水时用60-80目的聚乙烯或尼龙纱绢网过滤。

鱼种池进水后,马上进行施肥培育水质,可向池中泼洒已经发酵的牛粪或鸡粪,促进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每亩(667平方米)用量为150-200千克,如水质较瘦施肥量可适当增加,但应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水色为绿蓝色。

3.鱼苗放养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放苗了。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人工繁殖鱼苗,鱼苗放养的密度要依照养成鱼种的规格要求,池塘条件及投饵和施肥状况而定。一般单养梭鱼的池塘,每亩(667平方米)可放苗6000-8000尾,当年底可育成12-15厘米左右的鱼种。

4.饲养管理

鱼种饲养管理的中心工作,就是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提供足够的饵料以满足鱼种生长发育的需要。可采取施肥繁殖生物饵料的方法,发挥池塘基础饵料的作用,并根据定质、定量、定位、定时的投饵原则,合理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饵料管理

鱼种培育阶段,要根据梭鱼喜食含硅量和纤维素较高的饲料这一特点进行投喂,饲料可以选用豆饼或是麸皮,也可以是菜饼,还可以投喂立鲤鱼配合饲料。日投饲量应掌握在鱼体重8%-10%之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投喂2次,一般在上午的8:00-9:00之间和下午的4:00-5:00之间各投喂一次。投喂量还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天气晴好可略多投,阴雨天气就要少投,遇到暴雨、雷雨、气压低的天气应不投。

水质管理

鱼苗下池后,使池水的透明度维持在25-30厘米之间,间隔5-7天往池内加注新水一次,每次进水10厘米,最后使池水保持在1米左右。在高温季节,池水控制在1.2-1.5米之间。为防止鱼类浮头及防止水质老化,每隔10天换注新水一次,每次交换量掌握在池水的10%-15%。

5.并塘越冬

经过4-6个月的饲养,当天气转冷,水温降至13-14℃以下时,鱼的活动力减弱,随着水温继续下降,开始逐渐停止摄食,这时应适时减量投喂。入冬后水温达到8℃以下时,为了便于管理,减少养殖成本,经4-5天的停饲,就可选择在晴天进行拉网捕出,然后放入越冬池进行越冬。

越冬池应选择地势较洼,淤泥杂草少,底质硬,不漏水的地方。池水深度应保持在2米以上。梭鱼越冬密度可大一些,每亩(667平方米)可放10000-12000尾。

在上面的节目中我们介绍了采用人工催产,经过人工孵化培育出鱼苗,再养成鱼种的方法。这种方法投入较大,要求的条件较严格,尤其是在孵化阶段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不具备孵化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利用梭鱼在港湾、河口处产卵的特点采用从海水中纳苗的方法来进行生产。

三、 海水纳苗

海水纳苗就是在海边选择好的地点人工挖沟筑港,兴修堤坝、建闸、辟滩,建设人工养鱼港,把那些无生产力的荒滩废地改造成有生产力的鱼港。

1.筑堤

人工港养的第一步是筑堤。也就是要根据地形在围港四周筑起大堤,堤的高度应超过最高潮水位1米以上。堤宽应视具体需要而定,但至少也不应少于1米。这样才能保证港内水位,并能防止鱼的逃逸。

2.挖沟

挖沟就是开挖若干条纵横连通的水沟。挖沟的目的一方面是用于引潮纳苗,另一方面是使港内储水充足,为梭鱼创造适宜的栖息水域和生长的场所。

渠沟一般分为中心沟,清水沟,横沟,边缘沟四种。中心沟的目的是引潮纳苗,是鱼苗入港的主要渠道,它要面对大闸,水面要宽,水要深,一般宽6米-7米,深1.5米-2米。清水沟要与中心沟平行,位于港的中央,沟宽3米-4米,深1.5米-2米,清水沟的水面较为平静,水温较恒定,是梭鱼栖息、生长和高温季节庇护的场所。横沟也叫支沟,是由中心沟向两侧分开的纵横小沟,沟窄无定形,是鱼畅游、上滩索饵、活动的通道。边缘沟是围绕鱼港周围的一圈小沟,它能起到排出积水,调节水量的作用。边缘沟要比中心沟低一些,以便进水和排水。

3. 辟滩

由于养鱼港面积很大,不能全部挖沟,因此在沟外要开辟宽广的浅滩,这样纳潮后在浅滩上就会积水,成为梭鱼索饵、活动的场所。

4. 设闸

筑堤,挖沟后还要设闸,闸分大、中、小三种。大闸也称纳潮闸,应设在港内水源畅通、地势较低、并在中心沟靠近海的地方,以便引入潮水纳入鱼苗。中闸也叫旱闸,设在港内地势较高的地带,用以纳苗后引进海水调节港内水质和水量。小闸也称倒流闸或放水闸,建在地势较低的边缘沟端,与边缘沟相连接,通过它可排出港内积水,以便引进新水使大闸继续纳苗。

5.纳苗

诱纳鱼苗进港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必须具有操作闸门的技巧才能获得好的效果。从6月初到六月中旬是纳苗的最佳时期,这时的鱼苗小,会随着潮流入港。纳苗可分为大闸纳苗,也就是涨潮时提大闸,海水流入港内,鱼苗则顺流而下入港,这时引潮的流速要大于鱼苗游速,以防已纳入的鱼苗逃出。纳苗中期,港内鱼苗增多,而且逐渐长大,游泳能力也会增强,因此再提闸纳苗时,闸外水位要高于港内水位7厘米以上,才能保证鱼苗不致外逃。纳苗后期闸外水位则应高出闸内水位10厘米时才能提闸。小闸诱苗就是在落潮时关大闸,提小闸,使港内的清水向外流出,由于流出的海水温度较高,正适合了梭鱼顶流喜温的习性,这样就可以将鱼苗引进小闸外的沟中,部分鱼苗会逆游入港,另有部分鱼苗集中于外沟,待潮上涨至港内水位相近时,小闸排出的水,流速就会减缓,此时把小闸全部提起,这时鱼苗就可以全部从闸门入港,然后关闭小闸。您可别忽视了这小闸纳苗,因梭鱼苗具有逆流性与喜温性,所以用小闸纳梭鱼苗的数量往往会经常超过大闸纳苗的数量。

6.鱼苗港养

人工港养期间最重要的管理工作是调节渔港内的水质。港内水质保持清新、肥沃,pH值稳定在7.6-8.5之间 ,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升-8毫克/升之间,含氮量在4毫克/升-5毫克/升之间,含磷量在0.4毫克/升-0.8毫克/升之间,对梭鱼苗的生长是比较理想的。调节港内水质的方法就是换水。经常换水不仅可以保持港内良好的水质,同时换入的新鲜海水中还带有鲜活的生物饵料,增加了水的肥力。一般每隔半个月要换入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海水。

7.越冬

港养的梭鱼苗,在当年冬季到来以前一般平均体长能到达15厘米左右,体重在60-80克之间。

梭鱼的耐寒力较差,梭鱼开始致死温度是-0.7℃,全部致死温度为-1.2℃。而盐度10-11‰的水体的冰点恰恰是-0.7℃,这正是维持棱鱼生存的临界温度。因此只有在冰点较高的咸淡水中梭鱼才能安全越冬。人工港养梭鱼的捕捞季节一般不宜迟过白露,因白露过后天气多变,鱼的活动缓慢,不容易集中,会给捕捞带来困难。如果天气寒冷前鱼还捕不完,就容易冻死在港内,造成损失。人工港养的面积大,采用拉网不能将港中的鱼全部捕出,因此我们要用一种叫做套旋的特殊网具。它的结构是这样的,先在全港最低处清水沟近端设置两片拦网,在拦网的两侧用网片插成由大到小漏斗状的围网,在围网的出口处再连接一个收鱼网,在收鱼网中由外向内开有渐次变小的小口。我们看如果把拦网和围网之间的口作为第一个门的话,从外向里就形成了若干个逐渐变小的门。捕捞时打开鱼闸,引潮入港,鱼遇到新鲜水流就会逆水而上,鱼在拦网的拦截下,就会沿拦网游动进入围网中,再向前进入到收鱼网中,由于开口越来越小,鱼越向前游就越不易再向后退,最后就会全部进入收鱼网的顶端。这样提起收鱼网就可以将鱼捕获了。由于这种网具有易进不易出的特点。因此在民间又称它为“迷魂阵”。

8.淡化越冬

捕捞出的梭鱼要先放入池塘进行2-3天的淡化处理,待池水盐度降到3‰以下时再进行越冬。越冬方法在前面的节目中已经介绍过。

到了转年的4月初,就可将越冬鱼种捕出,再分塘进行成鱼养殖了。由于在越冬前进行了淡化处理,所以这时可以直接在淡水中养殖。 也可以用前面介绍的亲鱼盐水过渡的方法将池水盐度慢慢调整到10-11‰。

六、成鱼养殖

1.池塘条件

梭鱼养成池的面积应尽量大一些,一般在10-20亩之间较为适宜,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深1.5-2.0米,底质为泥砂土结构,鱼池应选在水源充足,交通、电力便利的地方。要求光照时间长,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

2.清塘施肥

鱼种放养前20天,池塘须彻底清塘消毒,方法可参照苗种培育池的消毒方法,池塘经过消毒处理,大约两周后待药性消失后,注满池水,进水时要用80目的尼龙纱绢或聚乙烯网过滤。然后在池的四角挂袋堆放经发酵后的有机粪肥,渗出的肥水进入池塘后可起到培育水质的作用。每亩(667平方米)池塘用肥量为100-200千克。

3.鱼种放养

放养的鱼种要求无伤无病、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一般每亩(667平方米)放养规格在15厘米左右的鱼种800-1000尾。

4.饲养管理

投饵

梭鱼属偏植物性的杂食性鱼类,饲料广泛,养殖中常可采用豆饼、菜饼、米糠、麸皮、酒糟、大小麦、玉米等作为饵料投喂。但饲料最好是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下面介绍一个饲料配方,供养殖户参考。鱼粉4%,豆粕28%,菜籽粕10%,棉籽粕6%,啤酒糟5%,麸皮6%,次粉25%,米糠12%,菜油1%,磷酸二氢钙1.2%,钙粉0.9%,矿物添加剂0.5%,氯化胆碱0.2%,多种维生素添加剂0.2%。

在投喂时要严格控制投饲量,投饲量应随水温度升高而增加。一般掌握在日投饲量占存塘鱼总重量2%-3%之间,一般以鱼半小时吃完为好。早晚各投喂一次,早晨投喂日饲喂量的1/3左右,傍晚投喂剩下的2/3。

施肥

施肥是饲养梭鱼的主要措施之一,施肥和投饲相结合对提高梭鱼产量有很大的作用,一般在每667平方米池塘水面中可取得150-200千克的鱼产量。

养鱼过程中,施肥应掌握及时、均匀和量少次多的原则,一般每隔15-20天施用一次,每次每亩(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粪肥50-100千克,在实际生产中施肥量要灵活掌握,投饲多的鱼池,施肥量可少一些,投饲少的鱼池施肥量可多一些。

巡塘

在梭鱼的养成期间,要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检查池塘有无破损,水质有无变化,鱼有无浮头的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补救。检查有无死鱼,发现死鱼,要立即捞出,并检查死因,采取防治措施。

调节水质

调节水质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一是要保持池水水质肥沃活爽,但又不过浓,池水的透明度应在25-30厘米之间,池水的颜色应为黄绿色。二是要及时进行水体交换,杜绝鱼浮头现象的发生,一般每10天调节水质1次,注排水量为20-30厘米.。

5. 疾病防治

按照上面介绍的密度来养殖,梭鱼的疾病发生几率会较低。但是在养殖期间也应做好梭鱼疾病的预防工作。

在预防上,一是放养和捕捞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擦伤鱼体;二是要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每半个月每立方米用二溴海因消毒剂0.2克进行全池泼洒。

6.捕捞

鱼种大约经过5-6个月的养殖,平均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就可捕捞上市了。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p.zidianfy.com/kepu_9044/
上一篇: 有趣的异域婚俗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