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幼体真菌病的防治

更新时间:2024-12-21 17:17:57

病状: 该菌涉农信息服务大全可寄生于虾卵及其幼体。被感染者肉眼观察透明度下降,发育停止,幼体活力减弱,不摄食,不变态,常下沉于水底。显微镜观察,虾卵和幼体体内有大量的菌丝体(图77、78),一般在发现菌体24—48小时内,寄生部位的组织严重受损。卵和幼体便大批死亡,并在已死的卵和幼体中很快就长满了菌丝。 病原::常见的病原有链壶菌(Lagenidium)和离壶菌(Sirolpidium)。

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细长、弯曲,分枝,不分隔。其传播方式为通过成熟的菌丝体所产生的大量游动孢子排放到水中而感染新的个体。临诊:将卵或不活泼的幼体制成水浸片,用显微镜观察,很容易看到菌丝,特别是在头胸甲的边缘和附肢等比较透明的地方。

流行情况:

 链壶菌和离壶菌的地区分布和宿主范围都很广,这类真菌又能以海藻类为宿主并营腐生生活,因此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发现,特别是在虾、蟹等甲壳类幼体和卵上,但一般不感染成体。这可能与成体的甲壳比较坚固或成体期不敏感有关。人工育苗期是发病高峰,对虾卵和幼体感染率100%,死亡率100%。

预防:: ①亲虾池、产卵池、孵化池和幼体培育池用100毫克/升(水)的漂白粉或50毫克/升(水)的高锰酸钾彻底消毒。②孵化虾苗所使用的海水先过滤,然后用紫外线灯灭菌消毒。③收集的虾卵在放人孵化池前用0.5毫克/升(水)的漂粉精浸洗1—2分钟。④对发病的苗种培育池进行隔离,使用过的工具必须消毒以后才能再用于其他苗种池。 治疗: ①用氟乐灵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01—0.1毫克/升。②用亚甲蓝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0.5毫克/升。③用孔雀绿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006—0.01毫克/升。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p.zidianfy.com/kepu_7978/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