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应警惕职业枯竭“流行病”

更新时间:2024-12-20 03:22:25

你有没有感到自己就像一台机器,每天的工作好似机械运转?也许在外人看来你很有业绩,但是你自己却觉得只是在原地踏步、江郎才尽?如果是,那么危险,你已经不幸被职业枯竭症击中了!在职业枯竭逐渐成为"流行病"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它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也缺乏应对能力

什么是职业枯竭?

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1961年,一本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在美国引起轰动,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工作极度疲劳,丧失了理想和热情,逃往非洲原始丛林。从此,"枯竭"一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许燕教授说:"如今,这样的事越来越多地在我们身边上演,中国进入职业枯竭高发期。"

职业枯竭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一些国家早已开始研究,我国学者20世纪末才开始关注。职业枯竭的具体表现主要有:

疲乏:某化工销售部门的李先生已打定主意休息一阵子,他最近工作缺乏热情,总是有气无力,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他力图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却始终未能如意……

冷漠:某学校的张老师做教师工作15年了,最近不知道是为什么,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呆在一起的她却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她听见就烦,总想躲得远远的。在办公室里,原本爱说爱笑的她也不愿主动和同事聊天了,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丧失成就感:工作伊始,小杨满怀热情地全心投入,一年过去了,她觉得工作永远是那样井然有序,没有新鲜感,自己再也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为了某个项目的完成而沾沾自喜了。她的情绪开始低落,经常发牢骚,甚至还怀疑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染上职业枯竭症的人犹如失去水的鱼,备受窒息的痛苦。他们感到自己有明显的空虚感,觉得自己的知识好似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评价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且效率低下;怀疑自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感到无能和失败,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缺勤;离职倾向加剧,甚至转行。

职业枯竭在中国

在中国,职业枯竭症已成为在上班族中广为流传的职业病,因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心理与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最近一项对1000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表明,他们的生活常态大多是超时工作,睡眠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健康透支。不少人说自己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脾气暴躁、焦虑者占一半。

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在同一岗位工作满两年的人群中有33.3%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现象,有2.6%的人患上了职业枯竭症。

当前,城市"过劳"人群已从中年知识分子扩散到社会生活各类人群中。

工作枯竭还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打骂无辜的人,有的出现自残行为,极端的枯竭状态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这学期,我不知道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心里很难受。作为教师,感觉压力太大,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这是一份遗书中的一段话,2002年陕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工作压力而患严重心理疾病,撇下不到1岁的儿子服毒自杀。

职业枯竭的起因

从个人因素看,有些人是理想及完美主义者,经常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通过狂热地工作来达到目标。有的时候由于目标过高,能力上达不到,长此以往,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经常体验挫折。此外,还有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额外的工作,社会变迁和革新所带来的适应不良,家庭和职场多重角色带来的冲突等等,都会引发职业枯竭。

从环境因素看,某些职业的工作负荷量很大,且需要工作者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师和新闻从业人员,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也就成了容易出现职业枯竭的高危人群。此外,工作不能提供给个体想要的东西,或是薪酬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或是成就感等心理层面的东西,也会导致闷闷不乐。还有一些人,他们工作清闲,报酬也不差,他们却觉得毫无乐趣,觉得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有的人长时间地从事一项一成不变、没有任何新意的工作,也会导致枯竭。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p.zidianfy.com/kepu_7658/
上一篇: 龙王输棋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