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学家利用地质沉积物的最新研究结果,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社会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第三次大旱,则可能给了玛雅文明致命一击。
──不可思议的崩溃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着居民,曾经拥有与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同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如雨后春笋般的神庙和纪念碑就是在此间建立起来的。
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南部低地的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由于欧洲殖民者销毁了绝大部分的玛雅文明资料,只留下只言片语可供研究,因此即便是把首先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法国大考古学家商博良带到玛雅废墟前,他恐怕也会一筹莫展。
有关低地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例如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出现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
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也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里查德森.吉尔或许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吉尔曾是得克萨斯州的一位银行家,后因银行不景气,就改行研究他喜爱的考古学。几十年来,吉尔拼命寻找证据,但他只找到了一些间接证据。
──初步的证据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佛罗里达大学的大卫.霍德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墨西哥找到了一份气候记录。
寻找古代气候的详细记录是一件麻烦事。玛雅人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气象台,即便有过气候记录,恐怕也遗失了。霍德尔等人找到的是自然的地质记录,而不是一份用玛雅语或其他语言写成的书。随着岁月的流逝,气候变化的证据──各种化学物质───一层层地沉淀在湖底,等待有一天科学家的仔细阅读,而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科学家使用氧的同位素和石膏(硫酸钙)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物质。如果气候干燥,降雨减少,那么湖水的蒸发就会大大超过降水的补充。这样,这个时期沉积在湖底的硫酸钙等物质的含量就会增加。只要一层层地测量硫酸钙的浓度,科学家就能“读出”过去年代降雨量的变化。
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测量一个长1.9米的沉积物样本,可以得到2000多年以来气候的大致变化趋势。霍德尔发现,这个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精确程度比较低的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
通过研究树木年轮中碳14含量的变化,霍德尔还发现,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206年)与尤卡坦半岛干旱的周期基本同步。太阳是玛雅人的崇拜物之一,然而霍德尔的研究却使这种崇拜带上了讽刺色彩:很可能正是太阳的活动带来了干旱。
──更精确的研究
上周,杰拉尔德.豪格等人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进一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气候变化如何促使玛雅文明衰落的图景。豪格是一位瑞士科学家,在德国波茨坦大学做研究。他所领导的研究小组同样使用地质沉积物研究玛雅文明的衰落,但是地点与方式都与霍德尔不同。
豪格使用了委内瑞拉北部cariaco盆地挖出的沉积物。这个盆地在加勒比海的南边,而玛雅人居住的尤卡坦半岛在加勒比海的西北方向,两地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豪格发现,两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大致相同,cariaco盆地的气候也就代表了玛雅人居住地的气候。
这次,豪格选择了沉积物中的钛元素,而不是硫酸钙作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与以前的研究相比,钛元素反映气候变化的分辨率能够达到几个月,而不是几年。
根据钛元素含量的变化,科学家发现,公元200年的一次干旱造成了前古典期玛雅文明的一次衰退。然后,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持续的水危机
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有限。专家估计,玛雅人贮存的雨水、湖泊、河流的水以及地下水只能维持18个月的时间。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
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我们或许可以想象这样一幕悲惨情景:从公元9世纪初开始,降雨量就变得稀少起来。在几乎滴雨未降的大旱之年,玛雅人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枯竭,玉米的收成锐减,对食物的争夺加剧……社会开始崩溃。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
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据《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豪格认为,“如果他们多捱上两年,说不定就会幸存下来,但是他们怎么知道干旱什么时候结束呢?”
──最终的秘密
亚利桑那大学的玛雅学专家卡尔伯特认为,豪格等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看上去可信的解释。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惟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就在去年10月,《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了一篇破译玛雅文字的文章。文章认为,当时两大城邦之间的战争可能引起了后来玛雅文明的衰退。
从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被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不会对生活在森林中的人产生太大的影响,”豪格在给笔者的一封电子邮件里说,“然而,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近几年来,对古气候的研究已经初步揭示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如公元前22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阿卡德帝国的迁徙、16世纪末美洲新大陆第一块永久殖民地被放弃的原因等。毫无疑问,玛雅文明也是古气候学家目前的研究对象之一。
没有一个考古学模型能够描述像玛雅文明衰退这样复杂的现象。豪格认为,这场古气候学家对考古学家的竞赛中,赢家应该是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科学探讨的学者。“秘密还没有解开,”豪格说,“但是我们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