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给“神舟五号”买保险

更新时间:2024-12-30 19:42:26

    对于神州五号没有购买航天保险的原因,江泰经纪总裁陆华称,“一般情况下说,各国的国家项目都不保险。这可能涉及技术机密,例如火箭是什么技术,飞行器是什么技术。如果投保,都需要向保险公司披露,如果不披露,保险公司也不愿意承保。于是,干脆就不保了。”

“神舟五号没有投保。”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政策性保险营业部业务处处长陆舒在电话彼端一字一顿地告诉记者。

不仅神舟五号没有投保,陆舒处长还透露,从神舟一号到四号的神舟系列宇宙飞船都没有投保。

而目前惟一能够“打理”我国航天保险承保事务的航天保险联合体(下称“联合体”)的常设办公机构,就在人保控股的政策性保险营业部里。

“国家项目”不投保

“通常这样的项目,在国外都会聘请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劳合社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谢哲强说。

记者就此致电江泰保险经纪公司。江泰经纪2002年曾为中国国家气象局的“风云一号D”卫星提供过保险经纪服务。该公司总裁陆华称:“(神舟五号)肯定没有保险。宇航员的人身保险除外,火箭和飞行器肯定没有保险。”

实际上,陆舒和陆华都明确表示,运载神舟系列飞船的火箭都没有购买航天保险。

但是,神舟系列飞船并不是完全与商业保险绝缘。

中国人保控股政策性保险营业部副总经理黄禄滨告诉记者,商业保险和神舟系列飞船仅有的一次“亲密接触”发生在神舟一号发射的时候。不过,由人保承保的保险对象并不是飞船或者火箭本身,而是飞船所运载的物品,例如种子、首日封、国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等。保险的金额也仅有500万元。

对于神舟五号没有购买航天保险的原因,陆华总裁称,“一般情况下说,各国的国家项目都不保险。这可能涉及技术机密,例如火箭是什么技术,飞行器是什么技术。如果投保,都需要向保险公司披露,如果不披露,保险公司也不愿意承保。于是,干脆就不保了。”

不过,即使是国家项目,如果有商业资金的介入,例如三峡工程,也需要购买保险。但是,神舟五号没有利用商业资金。陆华还称,与能够带来商业利益,也能够被保险的商业卫星等航天器不同,神舟五号也“没有商业用途”。几种原因加在一起,使神舟五号无缘商业保险。

“国家项目”的说法也获得了陆舒处长的赞同。她估计,“由于‘神五’项目是国家出资,也没有预留保险费支出。”

国际上也有相似的案例。2003年2月1日失事的价值12亿美元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实际上也没有投保机身险、发射险、轨道险、或者第三者责任险。不过,其搭载的一个实验登月仓则购买了英国劳合社提供的1770万美元保险。该实验登月仓价值6700万美元,为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公司所有。劳合社的谢哲强向记者证实,为实验登月仓提供保险的四个保险组织确为劳合社保险辛迪加。

航天保险中国学步

不投保并不等于没有风险。

拥有航天部门工作经验的江泰经纪航空风险部的马齐敏总经理称,一般而言,载人航天器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待发风险、上升风险、运行风险和返回风险,其中上升风险和返回风险最大,因为这两个阶段航天器的“动作”最多。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为阀门问题在上升阶段出事;今年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则因为防热瓦的问题在返回途中解体。

因而,国外也不乏为本国航天器购买保险的特例。

2001年3月20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返回地球的时候,为防范“和平”号碎片坠入俄罗斯以外的国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俄罗斯航天局就为“和平号”购买了2亿美元的保险。谢哲强也向表示,“劳合社参与了。”

作为高风险、高科技含量的险种,商业性航天保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国没有市场。当时发射的“亚星一号”和3颗澳星都没有投保,而是由政府根据有关国际公约提供针对第三者责任的担保。

之后,国际保险经纪人开始介入我国商业卫星发射的第三方责任保险,并帮助国内保险公司设计承保方案和安排国际分保。其时,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成为国内承保航天保险较多的保险公司。

1996年2月15日,“国际星708A”发射失败。翌年9月1日,当中国再次发射“亚太2R”卫星时候,国际承保人提出了针对不少“国际星708A”发射失败的质疑。虽然本次发射最终得以承保,但是分歧却难以抚平。

1997年8月27日,专门负责我国航天保险承保事务的政策性保险机构——航天保险联合体——成立。联合体由中国人保牵头,太平洋保险公司为副主席单位,其成员还包括平安、华泰、新疆兵团、中国再保险公司等国内中资财产和再保险公司。

联合体成立6年来,已经承保了十多颗我国发射的卫星,例如“中卫一号”、“鑫诺一号”、“风云一号”和“铱星”等。提供的险种组合包括点火起飞保险、发射保险、在轨保险、第三方责任保险等。

联合体最近的一笔业务是今年9月份承保的固体小运载火箭“开拓一号”。

中国人寿成最大赢家

尽管航天保险无缘神舟五号,但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却通过人身保险这枚“金刚钻”揽下了承保“太空第一人”的好活,成为此次最大的保险赢家。

据悉,中国人寿为杨利伟个人提供了500万元的人身保险。此外,为所有入选的宇航员及其配偶和子女,以及宇航专家提供了高达1390.8万元的人身保险。其中,宇航员训练期间100万元/人,执行任务期间200万元/人,飞行期间500万元/人,宇航员配偶50万元/人,宇航员子女10万元/人,航天专家100万元每人。

其实早在2003年7月18日,中国人寿就获悉自己获得宇航员的独家承保权,但是一直密而不发,所以,甚至连中国人寿的许多内部员工也被蒙在鼓里。根据投保人———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的要求,中国人寿成立专项小组,在相关文件流转和实务操作中实行专人负责制。

中国人寿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良机,除了自身实力相当以外,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

早在2000年,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就已经成为中国航天基金会的理事单位,在“神舟”飞船的历次升空活动中更是作为惟一的寿险承保商为地勤人员承保。

国际上,宇航员获得人身保险并不鲜见。

2003年2月在“哥伦比亚”号解体中不幸遇难的5名隶属美国军队的宇航员,按照“军队服役人员团体人寿保险”的承诺,每人可以获得死亡赔偿25万美元。

其中,非军方的宇航员卡尔帕娜·乔娜,因满足“联邦雇员团体人寿保险”的保险条件,可以获得的保险金为个人年薪外加2000美元。美国航空航天局曾透露,一名宇航员的薪水大概在56247美元至86947美元之间。

作为“哥伦比亚”号上惟一的非美籍宇航员———以色列人伊兰·拉蒙,美国航空航天局官员相信其在以色列航空局服役期间已投有人身保险。

此外,1986年“挑战者”号事故中遇难的教师克丽斯塔·麦考利夫,其家庭还曾得到一笔由华盛顿保险经纪人科伦-布莱克公司捐赠的100万美元的保险金。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p.zidianfy.com/kepu_6873/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