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7)

更新时间:2024-12-21 03:22:25

迈向恒星的世界

在17世纪之前,天文学都是以太阳系的天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直到17世纪后期,由于望远镜制作的进步,人们才开始逐渐把注意力转向恒星世界。人们曾经以为恒星是固定在天球上的光点,1718年,英国的哈雷根据对天狼星等恒星的观测结果,发现恒星会一点一点地改变位置,这才阐明了恒星并非固定的东西,而是像太阳一样的独立天体。

1784年,英国的赫歇尔发表了众多星球分布成凸透镜状的银河系模型,由此得知太阳只是银河系众多星球中的一颗而已。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宇宙之中除了恒星以外,还有朦朦胧胧看起来像云一样的“星云”。1923年,美国的哈伯测定了太阳系至仙女座星云的距离,发现原来它是位于我们的银河系外边的另一个星系。银河系只不过是宇宙中为数众多的星系之一。这样,人类所观测的宇宙一步步地扩展开来。

迈向宇宙诞生之际

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一个推翻传统时间及空间观念的理论,那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广义相对论方程式导出宇宙会膨胀或收缩的结论。

爱因斯坦起初并不认为宇宙会膨胀。1929年,哈伯发现距离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由于这个“哈伯定律”的发现,阐明了宇宙正在膨胀之中的事实。

1946年,美国的伽莫夫提出“大爆炸”理论,主张如果宇宙是在膨胀之中,那么越是向前回溯,宇宙便会越小,在最早的时候,宇宙是个高温、高密度的火球。

1965年,美国的彭齐亚斯和威尔孙观测到宇宙背景辐射,与大爆炸理论所预言的相一致。此外,宇宙中氦等元素的含量与理论预测值十分吻合,使得大爆炸理论受到广泛的支持。

1981年,日本的佐藤胜彦和美国的古斯几乎同时提出了暴胀理论。80年代以后,俄罗斯的比连金和英国的霍金等人开始论述宇宙的创生。

自彭齐亚斯和威尔孙的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做了许多有关宇宙背景辐射的观测,借此得知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分布十分均匀,但是这样仍无法解释当前宇宙的构造。1992年,美国的COBE卫星观测到宇宙背景辐射的温度具有十万分之一左右的不均匀,这个不均匀可能与宇宙物质分布密度不均匀呈对应关系。

观测远方的宇宙就是在观测过去的宇宙,拜观测技术进步之赐,如今我们已经能够观测到相当接近宇宙诞生初期的情况。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p.zidianfy.com/kepu_5982/
上一篇: 王锦蛇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