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施用化肥的耕地,因磷肥大量残留,易导致土壤板结、可耕性差。东北农业大学许景钢教授主持研制的“土壤磷素活化剂”,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日前,这一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
鉴定认为,该制剂具有很强的活化磷素能力,对土壤无污染,有宜于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生态农业。此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应用前景广阔。
受磷素自身特性及耕作措施影响,每年施入土壤中的磷肥只有15%-20%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80%以上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磷酸盐沉积,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性变差。这是困扰世界的重大施肥难题。
90年代中期,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许景钢教授,开始运用生物技术培育活性磷菌种,获得了成功。他主持培育出的“土壤磷素活化剂”施入土壤后,会把土壤中被固定的、无效化的、与钙结合的大量磷素分解出来,供农作物生长发育利用。
根据许景钢教授在黑龙江省20多个不同土壤类型地块试验结果,使用磷素活化剂以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到10%-50%,提高肥料利用率10%以上;根据土壤养分的不同水平,可节省磷肥10%-30%,还可释放土壤中的钾、钙、镁及多种微量元素,提高土壤肥力;适量使用土壤磷素活化剂,能促进作物早熟2-7天,可使作物增产5%-30%,亩增收20-100元。
据介绍,经全国14个省试验结果证实,这种防土壤板结的新型生物肥适用于我国绝大多数种植农业的土壤。它既可拌种、蘸根,也可随化肥一同施入。目前,它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已达到8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