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生存状态不容乐观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10月21日发布的《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全球总体生态形势并未呈现好转的趋势。人类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的增长水平超出地球生态负载能力20%,而中国总体生态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这一报告,全球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为2.2公顷,人均生态容量为1.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而中国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为1.5公顷,人均生态容量仅为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达0.8公顷,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91年到2001年间全球人均生态容量下降了12%,同期中国人均生态容量下降了7%。而在1970年到2000年间,代表物种种群数量总体趋势的地球生态指数下降了40%,这对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生命力和恢复能力是一个打击。
《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是《地球生态报告》系列报告的第五份报告。这份报告着重对人类对于这个资源有限的地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这一报告主要采用了地球生态指数(LivingPlanetIndex)和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这两个指数。地球生态指数显示的是全球野生物种种群数量的总体趋势,而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评估的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现的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对于地球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本次报告基本采用的是2001年的数据。
根据今年的地球生态报告,在过去四十年时间里,中低收入国家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变化不大,在截止2001年的十年时间里下降了8%。而1961年高收入国家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几乎比中低收入国家高三倍,自那时起这些国家的人均自然资源消耗量呈迅速增长的趋势,在截止到2001年的十年时间里增长了8%。
这一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均食物、纤维制品、木材消耗量为0.9公顷,人均田地占有量为0.49公顷,人均林地占有量为0.18公顷,人均牧场占地量为0.14公顷,人均鱼塘占地量为0.13公顷;而中国人均食物、纤维制品、木材消耗量为0.8公顷,人均田地占有量为0.44公顷,人均林地占有量为0.08公顷,人均牧场占地量为0.11公顷,人均鱼塘占地量为0.16公顷。
根据这一报告,全球湿地和内陆水系逐渐干涸,地下蓄水层开采速度远远快于补给速度。全球的大河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存在着过度使用水源的情况,通常在旱季难以流至海洋。
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球年人均水资源开采量为65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水资源开采量为430立方米;全球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8870立方米,中国年人均水资源消耗量为2240立方米。
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差异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之间差异最大。北美地区人均能源消耗量最高,非洲最低,亚洲倒数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人均能源消耗量低于全球人均能源消耗量。全球人均能源消耗量为1.2公顷,中国人均能源消耗量仅为0.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