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天出版的《华盛顿邮报》报道,新一代农业生物技术革命是培育耐旱、耐寒和耐盐的作物。目前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已提出一项5年2500万美元的项目计划,鼓励开发亚洲耐旱水稻及非洲耐旱玉米。该报道说,采用植物中业已存在的遗传物质,研究人员已能大大加强植物天然的防御能力,从而使其能在特别干旱、寒冷或多盐地区生长。报道援引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约翰•奥托勒的话说,传统育种和生物技术的结合,使人类更多地了解到如何使植物能在更恶劣的条件下生长。培育耐旱、耐盐作物已十分紧迫。
报道说,孟山都、先锋及一些新兴的生物公司,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开发耐旱、耐寒及耐盐作物、林木、草甚至观赏性植物。
报道在介绍最近的研究情况时说,一些微生物专家发现,通过调节植物中拥有耐旱、耐寒及耐盐基因的活性,他们能使植物适应于在恶劣条件下生长。如通过对阿拉伯地区生长的一种芥子植物的研究,研究人员已发现在小麦、黑麦甚至西红柿中,也拥有同样的耐旱、耐盐机制。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家从“冰叶日中花”中找到产生渗透保护剂的基因,并将其引入烟草作物,结果,改性后的烟草特别耐旱。
目前研究人员正从分子水平研究作物耐旱及耐寒特性。他们发现植物冻死实际上是由于脱水,因为植物细胞中的水结晶,致使植物无法正常活动,导致死亡。
密执安州立大学的汤马肖对阿拉伯地区生长的一种作物进行研究,发现它们能调控基因,使植物能表现出超级耐寒性。Mendel生物技术公司已经看中这项发现,正在利用这项成果开发“耐不利气候技术”。
与此同时,由伯鲁姆沃尔德领导的戴维斯加州大学小组,利用凸显特定基因功能的方法,已大大改变了西红柿、水稻和苜蓿耐盐的能力,使作物可在更严苛的条件下茁壮生长。由于被灌溉的土地上往往形成大量盐分,因此这项技术可能在加州中部及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