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的习俗,那么寒露节气的习俗有什么?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在这个节气中有吃花糕、观红叶、登高、斗蟋蟀、秋钓边、饮菊花酒等有趣的习俗,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寒露节气的养生事宜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寒露节气的习俗有什么
1、寒露习俗:吃花糕
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
2、寒露习俗:观红叶
寒露节气,北京市民有到香山赏红叶的习俗。寒露过后的连续降温催红了京城的枫叶,金秋的香山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纬度范围比较大,各地的红叶在辽阔的大地上呈现的时间是不同的。适合寒露观红叶的是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
3、寒露习俗:登高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逐渐地,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寒露登高习俗在北京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4、寒露习俗:斗蟋蟀
白露、秋分和寒露,是老北京人斗蟋蟀儿的高潮期。蟋蟀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蟋蟀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5、寒露习俗: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节气,炎热已退,阳光和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人们纷纷外出赏花、吃螃蟹或钓鱼。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6、寒露习俗:饮菊花酒
寒露节气,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就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寒露节气的养生事宜
1、寒露养生原则
添衣防寒,勿伤阳气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此时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昼夜温差较大。养生应顺势而为,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阳气初收,脾阳未复,宜穿以保暖,逐渐添加衣物,但不要太多太快。秋天适度经受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
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寒露时节,自然界万物枯萎,雨水渐少,秋燥明显,人体出现津干液燥征象,如口唇、鼻咽干燥,皮肤干裂,大便秘结等,此时宜润肺益胃。肺属金,胃属土,培土生金,注意暖胃;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以及热软食物。
2、寒露精神调摄
寒露之后,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精神调养不容忽视。此时肺金容易克伐肝木,导致肝气不舒,出现情绪不稳,甚至烦躁、发怒、焦虑等,要注意控制情绪,维持良好的心态,多做开心喜好之事,避免伤感。如果有了不良的情绪也要及时宣泄出来,因势利导,培养乐观豁达之心,让心情保持平静祥和,乐观豁达。
同时也要多活动、多运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增加与他人的沟通交流,陶冶情操,稳定情绪,这样做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及免疫力。若情志外泄,肺气不能清肃,人体的收敛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冬天就会容易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
3、寒露起居调摄
寒露之后,夜晚寒气骤增,应及时添加衣物,调整好起居时间。每到寒露时节,由于环境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其中原因又和天气变冷、人们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血栓。因而,早睡早起以顺应节气变化,分时调养,更能确保身体健康。
寒露到,要注意身体四个部位不能冻
①头不能冻
入秋后外出的时候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②腹不能冻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此处受凉将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对脏器功能都会有影响。而肚脐眼部分又称神阙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需要保护好。
③关节不能冻
膝关节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最怕冷,寒露后,寒风会侵袭未受保护的膝关节,使其受寒。尤其是人过中年,产热能力降低,如不及时穿上秋裤,导致下肢回流血液温度降低,还会影响腿脚甚至全身的营养、生理状态。
④脚不能冻
寒从足生,中医认为,人的足踝部是肝胆脾胃肾膀胱等重要脏器的通路,且两脚离心脏最远,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较差。寒露过后宜换上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养成睡前热水泡脚的习惯,起到舒筋活血、缓解疲劳、预防感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