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物候特征 秋分的节气养生

更新时间:2025-01-01 11:51:09

  每个节气之间都有很多不同,例如天气的变化、物候的特征、农作物的特点等等,那么你们知道秋分节气的物候特征是什么吗?秋分节气的物候特征有三个,分别是雷声渐少、蛰虫坯户、水始涸,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秋分的节气养生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秋分节气的物候特征 秋分的节气养生

  秋分节气的物候特征

  雷声渐少:秋分时节,雷声不再出现,这是因为秋季阴气开始旺盛,阳气减弱。

  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开始回到土里,准备过冬,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水始涸: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河湖中的水量减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干涸。

  秋分的天气变化

  秋分时节,天气变化显著,主要表现为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秋分作为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秋季的中期,此时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明显。在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导致北半球开始出现昼短夜长的现象,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昼夜的长短,也导致了昼夜温差的逐渐加大,温差幅度可能高于10℃以上。此外,秋分后,太阳对北半球地区的辐射减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增多,导致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这种气候特点使得秋分成为从初秋向深秋过渡的关键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凉爽的秋季。

  在秋分时节,农民们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机遇。秋收、秋耕、秋种的大忙时节开始,农民们不仅要忙着收获已经成熟的粮食作物,还要进行土壤的翻耕和播种。这个时期,晴朗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尤为重要,而连绵的阴雨天气则可能对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如发霉、长芽等。因此,秋分后的天气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总的来说,秋分时节,随着昼夜温差的加大和气温的下降,天气逐渐转凉,进入了凉爽的秋季。这种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秋分节气的传统风俗

  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有吃秋菜的习俗,通常与鱼片一起煮成秋汤。

  送秋牛:送秋牛图是一种民间活动,送图者说些秋耕和吉祥的话。

  粘雀子嘴:秋分这天,农民按习俗吃汤圆,并将汤圆置于室外田边地坎,以防雀子破坏庄稼。

  竖鸡蛋:秋分这天最容易把鸡蛋立起来,象征着生命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放风筝:秋分期间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孩子们喜欢参与。

  秋分的节气养生

  1、秋补不忘合体质

  人到夏天,暑湿难耐,脾胃消化功能较差,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此时,正是补充营养的好时机。

  但是,由于现代人饮食习惯和前人大不相同,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平时饮食不缺营养的今天,盲目贴秋膘反倒影响肠胃消化、干扰代谢功能。

  因此,对于平素体质较好的朋友来说,不妨吃一些性质平和,不寒不热,滋润养阴又不滋腻碍胃的食物,如藕、莲子、红枣、山药、银耳、枸杞、黑芝麻、核桃等。

  对于那些形体瘦弱、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乃至贫血、低血压的人,可趁此秋凉来临适当多吃点动物肉类,配以足够的主食和适量蔬菜、水果,对于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有一定的好处。

  2、滋阴不忘暖脾胃

  秋分之后,天气燥盛。人体感伤燥气,易伤津液,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胸闷咳嗽诸症,此时需要生津润燥,可多服润燥之品,如麦冬、百合、川贝、梨、石榴等。

  但这些食物多偏凉性,久服恐伤脾胃阳气,所以在食用时加入姜汁,即有很好的温脾胃的效果。

  3、滋阴不忘暖脾胃

  秋分过后,大自然呈现出一派萧瑟之景,草木枯萎,花叶凋落,人也与自然相应,容易情绪低落,悲忧伤感。

  此时应调整精神状态,保持乐观的情绪,大家可约上三五好友,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

  秋分需要预防什么?

  1、呼吸系统疾病

  秋分后天气转凉,下雨时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另一方面,秋季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等症状。

  2、过敏性鼻炎

  冷空气一来,很多人最突出的感觉是鼻子不舒服。气温骤降不但会使急性鼻炎患者增加,尤其是儿童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患者要是没有做好保暖措施,也容易在此期间病情加重。 鼻黏膜下布满血管,能使鼻子起到过滤、调温以及湿润的重要作用,秋冬季节冷空气来袭,就会对鼻黏膜造成刺激,鼻腔发痒、喷嚏不断,感冒风寒接踵而来。

  3、肠胃炎等疾病

  天气渐渐凉爽,食欲会有所增加,易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加上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可能诱发肠胃炎等,导致腹泻。此时也是肠道传染病全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所以,秋冬季要防脾胃受寒,不可赤膊贪凉。

  4、心血管疾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季节更替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因为,夏天吃的药和秋冬吃的药量和药效都有所不同。夏天热,血管扩张,可能剂量较小;而秋冬天气转冷,血管收缩,则需要增加剂量或根据病情换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同时,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5、皮肤干燥脱皮

  秋天来了,老人皮肤更容易显得干瘪、干燥、脱皮,尤其在脱衣时产生一种万里雪飘的感觉。老年人皮肤干燥、瘙痒常发于天气干燥的秋冬两季。人体在衰老之后,身上的新陈代谢会明显减弱,而且老年人的皮肤比年轻人更为薄弱,皮肤的胶原蛋白流失严重,保水功能和分泌油脂的功能下降了。皮肤缺水后还会引起局部收紧,瘙痒,接着就是抓痕。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p.zidianfy.com/kepu_36297/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