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动物的应激反应是动物机体对受到体内及外界环境变化刺激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普遍发生于规模化养殖场,极易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畜禽养殖中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对畜禽动养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严重影响畜禽机体的各种机能,甚至直接导致其死亡,给畜禽养殖行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具体表现为:(1)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应激反应可引起畜禽一系列应激综合征。(2)使畜禽生产性能下降,而且对畜产品的肉质也有很大影响。(3)性机能紊乱,造成畜禽早期吸收、流产、胎儿畸形或死胎。(4)突然死亡,尤其是肉禽最为常见。
一、防治方法
目前预防应激的主要方法有改善饲养管理、选育抗应激品系及药物治疗。
1、改善饲养管理
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光照、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证饲料营养充足及卫生等。
2、药物治疗
尽管目前市面上无专用的抗应激合法兽药,当应激发生时,除了要及时消除应激源外,还得采取一些辅助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其疗效也十分有限。
A、维生素类
维生素制剂在畜禽动物应激中应用较为广泛,如维生素C对缓和应激,维持畜禽正常的生产性能具有一定的效果。
此外,维生素A及维生素B也有一定的减缓畜禽动物应激作用。
B、微量元素
当畜禽动物受到应激源刺激时,体内消耗微量元素激增,而微量元素与畜禽生命活力密切相关,因此,及时的补充饲喂硒、锌、碘、铬等元素可减轻应激给畜禽动物机体带来的损伤。
C、糖类
夏季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可缓解热应激对血液性状的影响,改善散热,并能减少血液中有毒代谢物,此外,部分中药多糖成分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畜禽动物应激。
D、中草药
中草药是近年来养殖业研究的热点,某些天然中草药还具有显著的抗应激效果,如蜘蛛香。此外,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对缓解畜禽动物热应激有一定疗效。
水产养殖中的应激反应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模式的集约化发展,鱼类应激反应越来越普遍,应激过强时,所导致的鱼类应激性疾病危害越来越大。
应激反应是养殖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总和。没有应激反应,鱼类就不能适应任何超出一般生理调节范围的环境变化与要求。但是,过强的应激反应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导致鱼类生长发育缓慢、繁殖能力下降、免疫机能低下以致发病率升高、甚至突然死亡等。
鱼类的应激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有:在应激初期,鱼类活动加强、运动增加、呼吸加快(鳃骨活动增加)、顶流逆进和群体活动明显,躁动不安,争向水面活动,翻滚弹跳,进而表现惊恐逃避、躲窜,无休止的游泳;经过一定时期后,鱼类出现采食量减少甚至不采食,活动减少,游动缓慢,群体聚集势头降低,单独游动至水面、轻微浮头,逐渐发展至严重浮头,体色变深,衰竭、肚腹朝上、时沉时浮或沉入水底、侧睡不动,接近死亡。
一、类型特征
凡是偏离鱼类正常生活范围的不良刺激因素就是应激因子,又叫应激源。常见的应激因子可以大致分为环境因子、生物因子和物理干扰因子三大类。环境因子包括水温、盐度、溶氧、氨氮、pH、亚硝酸盐、水流等;生物因子包括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物理干扰因子,包括运输、分池、性别分选、疾病防治等。
二、反应机理
鱼类应激反应的机理较复杂,国外专家在分析鱼类应激时,普遍认为应激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会发生相互调节且互为因果的一系列变化,并通过神经系统一内分泌系统动员机体所有器官和组织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的理论基础上,研究鱼类在各种胁迫条件下的反应后,提出鱼类对应激反应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指机体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第二阶段是神经内分泌变化的同时机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免疫的变化,在此阶段体内生理状态出现紊乱,调节机制发生作用,使鱼体保持在协调状态;第三阶段是在第二阶段的生理基础上,体内调节失控、鱼类的行为出现变化、生长速度减慢、抗病力降低等。
三、 常见疾病
鱼类为了抵御应激因子会产生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异常反应,当应激因子的刺激强度超过动物的耐受限度时,机体出现损伤,即应激性疾病,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在水产养殖最为常见的当属鱼类应激性出血病,该病主要出现为鱼在捕捞拉网、分池、转箱及长途运输等应激因子刺激下,鱼类全身体表在短时间内发生充血、出血,肝胆异常,鳃出血或淤血呈现紫鳃并导致大批鱼的死亡,该病先后在四川、贵州、云南、河南、河北、天津、湖北等省份发现,全国以吃食性以商品饵料为主的池塘、网箱出现多,危害重大。据报道,在河南主养鲤鱼高产池塘中,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综合症发病率达20 -40 %;另据报道,欧鳗"狂游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受到环境、人为因素等应激因子刺激,出现游动无力,行为异常,在池内窜游,其头部、吻部、颌下常因与池壁、池底摩擦或碰撞而致伤,死亡率一般高达50-70%,严重时可达90%以上。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关于月鳢、鲤鱼受到各种刺激后表现出的体表粘液分泌减少、体表出血、直至死亡的报道。
四、防治手段
由于诱发鱼类应激反应的应激因子多样性,目前尚未获得特别有效的防治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只有采用及早发现、提前预防、综合防治、生态治疗的方法,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和危害。现目前主要防治措施有:
1、加强水质管理,优化和改良养殖环境
运用传统及现代化的检测手段,采取预防和调控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体的pH值、溶解氧、温度、盐度,总氨氮、亚硝基氮、硝基氮、硫化氢含量以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符合不同养殖鱼类的要求,把水质变动调控在鱼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尽量缓解诸多因素对鱼的应激,维系鱼类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及稳定。
2、培育抗应激养殖品种
有关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及不同个体的鱼,其应激反应的强度有差异,且这种差异是可以遗传的。故可定向选育低反应强度的群体作为人工养殖的对象,在抗应激品种的选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育应激反应强度低的群体,对以放流为目的的鱼群不利;第二,由于鱼类应激反应极其多型,在选育工作中应慎重选择应激指标。
3、研发综合制剂,提高鱼体抗体
据报道,维生素C、维生素E、虾青素、腐植酸、甜菜碱、活性多糖、几丁聚糖、铬酵母等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反应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