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老而神秘的地球(2)(图)

更新时间:2024-12-21 01:41:04

2.固体地球的构造

 

读懂古老而神秘的地球(2)(图)1

 

地球由内而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水圈、大气圈等圈层。从地表向下直到30千米左右,是固体的地壳。

总的说来,地壳由玄武岩和花岗岩构成,密度小的花岗岩浮在密度大的玄武岩上。在地壳上,陆地最高处是珠穆朗玛峰,它的高度是海拔8848米。现在所知道的海洋最深处是菲律宾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超过了6000米。从地壳向下至2900千米,是液态的地幔,地幔的构成可能:主要是硅酸盐,火山喷发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地幔运动,地幔的运动还会引起地壳板块的运动,有时还会引起地震。地幔以下,也就是地球的中心部分是由镍—铁组成的炙热的地核,地核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3。科学家认为,地幔和地核的液态状态所反映出来的正是地球形成之初时的状态。

我国科学家宋晓东发现地球自转中各圈层转动速度不同,由内而外依次减慢。

3.地壳的运动

 

读懂古老而神秘的地球(2)(图)2

 

地壳的运动可以分为如地震、海啸、火山等小尺度的运动和大尺度的构造运动两种。

地球上每年约发生100万次地震,其中约100次是严重的,约10次是灾难性的。海底地震所引起的大型海浪运动称为海啸。一次大型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万颗大型原子弹或100颗大型氢弹的能量。地震80%在太平洋地区,另有15%在地中海一带。已知历史上活动过的火山大约有500多座,其中2/3在太平洋周围。

 

读懂古老而神秘的地球(2)(图)3

 

除去这种小尺度的运动之外,人们曾一度以为脚下的大地总体上是固定不动的。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猜想大陆会发生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国家为了掠夺原料和扩大市场,大批探险队和科考队深入世界各地(20世纪初时只剩两极尚未到过),收集了大批地质、地理资料,这些资料动摇了大陆固定论的基础。

1912年,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提出了系统的大陆漂移说。他提出,所有大陆最初的时候都连在一起称之为联合古陆。在地球历史的某个时期,浮在玄武岩上的花岗岩破裂,联合古陆发生分裂和移动。但是魏格纳并未成功地解释花岗岩如何能够在坚硬的玄武岩上移动的问题,未能给出合理的移动机制。所以,大陆漂移说提出来之后被世人冷落了将近50年。1960年,根据海洋学和地质学的证据提出海底扩张说,认为由于洋底熔融地幔的涌出,导致海底的扩张,海底的扩张推动了大陆的移动。

 

读懂古老而神秘的地球(2)(图)4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勒皮雄、摩根和英国麦肯齐,在大陆漂移、地幔对流、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建立了板块构造说。该理论认为,岩石圈的基本单元是板块;板块的边缘是中洋脊、转换断层、俯冲带和地缝合线;由于地幔对流,板块在中洋脊分离、扩张,在俯冲带和地缝合线俯冲、消减;全球被分为欧亚、美洲、太平洋、澳洲、南极六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全球地壳构造运动的基本原因是这些板块的相互作用;板块强度很大,板块的边缘是构造运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变形在其边缘部分。

北美西海岸的圣安德列斯大断层是说明板块整体运动的最好例子,对它的实地考察,以最充分的证据征明,仅仅从第三纪以来,这个断层的东侧相对于西侧,向东南方向就移动了200多千米。

2.25亿年前,也就是恐龙繁盛的时代,地球上的大陆还是连在一起的联合古陆。大约在2亿年前,联合古陆发生明显的分裂,分成了北部(现在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南部(现在的南美洲、非洲和印度),南极与大洋洲构成了第三块大陆。大约6500万年前,南美洲与非洲分开,印度与非洲分开并向南亚移动,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和挤压,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大洋洲则离开了南极洲,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陆分布状况。

查看更多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p.zidianfy.com/kepu_2652/
网友关注科普知识
精品推荐
热门科普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