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三峡库区植物保护工作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专家日前表示,由于采取了特殊的植物“移民”保护方式,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水位后,库区的珍稀植物不会因为蓄水而灭绝,当地一些珍稀植物也不会因为水位上涨而受到影响。
风光秀美的三峡地区是我国一处重要的植物“宝库”,是我国植物区系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第三纪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据《中国植物红皮书》记载,三峡库区有各类植物6000多种,其中珍稀植物47种,库区特有植物37种。目前,对于生长在三峡水库最高蓄水175米水位线以上的珍稀植物,一般实行就地保护;生长在175米水位线以下的,则实行抢救性迁地保护。
专家介绍说,在三峡库区的珍稀植物中,受三峡工程影响最大的是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和川明参。为保护好这3种珍稀植物,有关方面早在1995年就开始对它们实施了“移民”,目前这批特殊的“移民”在三峡的新住址长势良好。
今年6月三峡工程第一次成功蓄水前,处于135米水位线下的很多珍稀保护植物,已就近从“原产地”上移至三峡库区的大老岭保护区。截至目前,大老岭从三峡库区和邻近高海拔地区引种栽植了珙桐、蓖子三尖杉等16种国家级保护植物,移植了光叶珙桐、连香树等25种珍稀树种和延龄草、马蹄香等11种矮小草本珍稀植物。现在,大老岭保护区内的国家级珍稀植物已从22种增加到52种。这是在三峡库区组建的第一个珍稀植物人工模拟群落。
除大老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外,我国还启动了龙门河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小三峡景观多样性保护工程,每一个项目中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这将有效地保护三峡库区的众多珍稀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