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为廿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在古代汉语中,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过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立春的习俗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习俗一 拜神祭祀少不了
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作为传统的农耕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岁首,立春岁首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一些地方便传承着以立春岁首拜神祭祖、纳福祈岁、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雏型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但是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着些习惯只保留下一部分,另一部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习俗已经被舍弃。
习俗二 糊春牛寓意五谷丰登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习俗三 踏春游玩不能少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今年的立春正逢正月初四,在同家人相聚的日子里,如果遇到好天气,也可以约着亲朋好友一同去郊外度假,游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