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日前在“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该部于2001年—2004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记者带着防治寄生虫病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原卫生部寄生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老所长甘绍伯研究员。专家向现代都市人发出生活警示,要高度警惕食源性寄生虫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愈加突出。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不卫生的饮食习惯造成的。我国不少青壮年男性,从追求烧、烤、涮,发展到赤裸裸的生吃。生吃淡水鱼、生鱼片、生鱼粥,用刚捉到的小鱼做下酒菜,易患肝吸虫病;热衷吃带着血丝的猪肉和牛肉,易引发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病;吃醉蟹或未做熟的淡水蟹或?蛄,易患肺吸虫病等,凡此种种在临床上时有发现。
现在北方引进南方的螺类,人们尽享清蒸螺肉。几年前,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收治了5例来自北方城市的管圆线虫病人,皆因在当地吃了不熟的螺肉。经调查,患者吃过的螺叫玛瑙螺,是传播本症的主要螺种。该所科研人员到现场采购了20只背壳为褐色玛瑙样花纹的玛瑙螺,在实验室检查中,从6只螺体上查找到管圆线虫幼虫,带虫率为30%%。随着螺类的北移,本病的分布区域逐渐北扩。
甘研究员强调,培养卫生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捷径。只有把住病从口入关,高度重视食源性寄生虫病,才能杜绝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带绦虫、囊虫、弓形虫等寄生虫病的侵袭。卫生部调查还显示,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0.28%%。甘研究员介绍,城市蛲虫病的防治同样值得关注。蛲虫病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容易发生在群聚的儿童中,如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20世纪90年代,该所对北京市几十所托儿所进行普查,感染率达8%%—40%%。2004年抽查时,蛲虫感染率已降至1%%以下。这表明通过普查、普治和卫生宣教,蛲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蛲虫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群体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习惯的改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在一些城市中,蛲虫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发病率还较高的中小城市要加强防治和宣教工作。